胃病可以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。當胃病悄悄靠近你的時候,也許不會亮出明顯的警告訊號。胃病發生往往是由於長期以來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所造成。社會緊張忙碌產生龐大壓力,加上飲食多油重鹹辣、進餐不定時定量等不良習慣,幾乎每個人一生中都曾罹患過胃病。發作時導致的上腹疼痛、飽脹泛酸、胸悶灼熱、噁心嘔吐等種種不適,已經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影響;如果繼續輕忽,以致喪失消化功能、胃腸潰瘍惡化,還會併發更嚴重的致命疾病。
胃部不適因素有很多,但常見的有以下種類:
胃抽筋
胃部抽畜地痛,痛楚較嚴重,很多時會由緊張引起。
急慢性胃部感染
進食完後感到「食滯」是胃部被致病物質入侵而產生的反應,如進食不潔食物,可分為急性和慢性的感染。急性胃部感染除了有「食滯」、消化不良的感覺,更會產生口苦、口淡、食慾減退、噁心、嘔吐等感覺,其不適反應是即時性的,一般在嘔吐後便會感到舒適。由於有機會令胃部粘膜糜爛出血,因此或會有嘔血及黑便的徵狀。慢性胃部感染偶然會有間歇性中上腹不適或不同程度的疼痛,大多數為隱痛、鈍痛、脹痛或灼痛,會間歇性有嘔吐、噁心、腹瀉等狀況,較易營養不良,體重會下降。
胃壁受傷
胃壁受到較嚴重的破壞,胃部痛楚的位置,按下時很多時會增加疼痛感,嚴重者可能會出血、穿孔等連鎖反應。胃壁受傷通常有長期潛伏的原因,例如長期服用「傷胃」的藥物,胃酸分泌不正常破壞胃壁,或由一種叫「幽門螺旋菌」引起。
胃氣脹
消化不良引起的不適,胃部會有脹痛感覺,好像有很多氣在胃部,感覺也像食物停滯在胃部不能流向小腸似的。
胃灼熱
常見和最輕微的胃部不適,最明顯是感覺胃部對上位置有疼痛灼熱感,就是胃酸倒流,其徵狀包括反胃,胃酸湧上心口或喉嚨、胸口灼熱、胸口疼痛或不舒服等。